新闻网讯(通讯员 徐丹)5月26日,“十三五”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多模态跨尺度生物医学成像设施”项目建议书预审会在光电国家实验室召开。来自共建单位中科院武汉物数所,以及合作单位武汉大学、中科院武汉病毒所、华中农业大学、中科院水生生物所、中南大学、上海联影医疗科技公司等50余位院士、专家学者参加了预审会,主要围绕“多模态跨尺度生物医学成像设施”项目建议书预审要求,以及“多模态跨尺度生物医学成像设施”项目建议书方案的进一步完善等方面进行了研讨。

湖北省发改委高技术处处长郭洋主持会议,他强调建设多模态跨尺度生物医学成像基础设施对促进我省相关领域的科技发展,推进区域创新,提升湖北全国科技中心地位的重要意义。湖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省发改委重力支持。希望与会专家针对项目建议书初稿,拓展项目的建设意义、突出项目建设特色和设施的核心等,进一步完善项目建设方案。
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马小洁指出,该项目对于国家中部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对于高校的高水平建设和发展更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是带动高校相关领域学科建设,提升办学综合实力,促进我校“双一流”建设的一次重大机遇,我校将举全校之力做好项目的申报建设工作。目前项目申报工作得到了教育部、湖北省、武汉市及东湖开发区的大力支持,项目建设前期工作已取得重要进展。该项目将致力于建设核心装置具有国际领先水平,并具有自主研制能力的大规模生物医学成像平台。他相信在国家、省市的大力支持下,在共建合作单位的协同努力下,一定能够实现好国家规划的预期目标。
会上,光电国家实验室主任叶朝辉院士从“多模态跨尺度生物医学成像设施”项目的项目背景,多模态跨尺度生物医学成像的意义和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等方面介绍了设施项目的有关情况。光电国家实验室副主任周军对项目的建设方案内容,已有基础,建设选址和投资估算,组织管理,科学技术、经济和社会效果分析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随后,叶朝辉院士主持专家学者研讨会,与会专家学者分别从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评估指标等出发,结合自身背景开展具有针对性的讨论。并针对建议书中设施的国家需求、设施的工业化产业化、设施建设的学科优势、4个主要装置的内在联系、实际应用的拓展等方面提出了建设性改进意见。

记者 朱必勇 摄
武汉市发改委高技术处处长甘望铭,东湖开发区、共建单位中科院武汉物数所等单位相关人员参加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