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博士生陈子枫荣获校“三好学生标兵(研究生)”、周海荣获校“学术新星”称号。国小光为大家带来了两位同学的采访,下面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两位优秀的同学吧!
校“三好学生标兵(研究生)”:陈子枫
个人简介:
陈子枫,中共党员。曾获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中国“光谷晨星”奖学金,知行一等奖学金。以第一或共一作者发表论文11篇,在光电领域三大顶级会议OFC、ECOC和CLEO上均做过口头报告。累计国家级荣誉6项,省级荣誉2项,校级荣誉8项。作为科研骨干完成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实现了基于国产化大范围可调谐激光器的Nano-ITLA组件。成果获得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研电之星”第一名(1/6289),创校历史最好成绩,受到CCTV等数十家主流媒体报道。首次实现一体化C+L波段可调谐激光器,成果在德国法兰克福会议中心现场报道,致力于开创长距相干光通信新篇章。以学生第一人3次完成华为公司合作项目,并获评“优秀”,解决下一代相干PON频率锁定关键技术。担任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大赛启动仪式学生代表,担任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20周年庆典学生代表。
Q1:请用三个词形容自己在过去一年的经历。为什么选择这三个词?
答:历练、坚持、独当一面。过去的一年内我完成了3个项目的结题或中期检查,分别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中期检查,湖北省重点研发计划的结题验收,华为公司合作项目的中期检查。整体的项目压力是非常大的,时间点也很紧,在项目交付验收能力方面得到了很大的历练,当多个项目并行开展又同时陷入技术瓶颈的时候,是非常煎熬的,很幸运最终坚持下来,有一种柳暗花明,脱胎换骨的感觉,逐渐成长能够独当一面。
Q2:学术科研是校三好指标中的重要一环。在学术创新这方面有什么经验分享吗?
答:我们整个团队的科研都是很注重实际应用的,我们做的方向都是契合目前产业界的发展方向。创新要以实用化为导向,好的科研成果需要走出实验室。
Q3:你已经发表过许多不同层次的期刊和会议论文。那么针对该选择什么样层次的论文作为目标,有什么建议吗?
答:首先,科研成果可以先尝试投稿会议论文,尤其是行业内的顶级会议论文,这反映了每年行业内的最新进展和未来的发展方向。会议不仅高校等科研单位参加,产业界也会参加并且发表论文,会议论文往往言简意赅,对快速了解领域动态的非常有帮助。在会议论文发表后,可以基于此进一步完善内容,发表期刊论文。
Q4:如果确实遇到了比较严重的挫折,该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呢?
答:要培养自己的爱好,科研不是生活的全部,一个积极健康的爱好是受用一生的。压力大的时候我会选择篮球,乒乓球,健身等放松和调节。陷入瓶颈的时候不妨暂停手头的工作,运动完后做事情会事半功倍。
Q5:你觉得自己最后能在“校三标”的评选中脱颖而出,除了科研学术能力很强,还有什么其他方面的优势吗?能不能给大家一些建议?
答:研三标对参评人的各方面要求都很高。除了科研学术能力,竞赛方面也很重要,我们2023年拿过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的全国特等奖”研电之星”,创校历史最好成绩,这是我参评时候的一个亮点。
校“学术新星”:周海
个人简介:
周海,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计算机科学与技术2020级博士研究生,中共党员,导师为冯丹教授,先后获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中国光谷晨星奖学金、校优秀共产党员、校三好研究生等奖励及荣誉称号。周海博士期间针对存储系统可靠性问题,围绕数据修复、更新和回收三个方面以第一作者发表了5篇CCF-A类和4篇CCF-B类论文,包括超算领域顶会ACM SC和计算机系统领域顶刊IEEE TC,论文被网络存储领域知名学者香港中文大学李柏晴教授等国内外知名学者高度评价并引用,相关技术服务于海康威视视频存储系统。周海深度参与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项目等多项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攻关工作,以学生一作申请专利五项(已授权两项),以第三作者(学生一作)编制中国国家标准一项。作为主持人提出的云存储下高效回收技术得到了首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学生基础项目(博士研究生)的支持。
Q1:你在学术研究中遇到的最大挑战是什么?是什么激励或者帮助你克服这些挑战并持续在学术道路上前进?
答:和科研中遇见的困难相比,对我来说最大的困难是如何在繁忙的博士生活中沉下心来做好自己手上的研究。因为学术上大部分的问题我们都可以通过阅读文献、寻求老师学生甚至退一万步转换研究课题等方式来解决,很多时候不是我们想不出来解决方案,而是没有静下心来花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博士生每天会有很多的日常事务,有上课、开会、项目等事务,所以真正能留给自己在研究课题上面的时间本就不多,加上一些科研无关的事情本身就是随机分散在一天之中的,所以难以挤出连续的时间来完成自己的科研。这里很关键的是要学会高效管理掌握自己的科研时间,学会主动取舍一些不必要的事情,学会合理安排每天的任务和规划,做到一天中让自己的精力全方面沉浸在科研之中。不管是在任何时候,快速静下心来进入科研状态,不断去思考科研中的问题和困难,坚持下去,我相信科研绝不会辜负每一个为此付出努力的人。
Q2:在科研中有什么想要分享的心得嘛?如何做好科研?
答:首先是要大量阅读文献,尽量做到一周精读1-2篇顶级期刊会议论文,泛读3-5篇。当你阅读文献的量达到足够多的时候,你会发现问题将会是无穷无尽的,idea则如泉涌一样水到渠成。不仅如此,在期刊和会议中回复审稿人的时候,利用这些文献中的定理和结论是反驳审稿人最直接的利器。
其次是多思考勤动手,要不断去思考一个问题,勤于动手验证可能得方法。如果说科研就是一个挖山洞的过程,思考就是从那个方向挖开是最方便的,动手是尝试用各种工具去朝着思考的方向去挖,看是否可挖通。“思考”是为了更正确地“动手”,而“动手”则是验证“思考”的正确性。最后是学会转变和放弃。放弃可以是研究了好久却毫无进展的课题,我们要时刻明白自己的主线任务是什么,如果当前的问题被认为是不存在的场景,当前的idea被证明是不可行的,我们都要学会去放弃转而向新的问题和idea展开研究。尽管科研是需要不断去挑战自己,但是博士生阶段时间本身就几年,我们要学会根据自身情况来学会去取舍。
Q3:你对未来的学术研究有何规划?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你希望能够达到什么样的目标或者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答:未来我应该会继续从事学术研究。博士生做的很多工作可能都更加是在完成学术任务,但能不能真正解决企业所面临的困难这才是学术本身最终的意义。我们需要把我们的科研成果真正落地到工业界,可以为国家科技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也能够让普通的老百姓也能够真真切切感受到科研带来的方便和快捷,这些将会是我未来最重要的目标。
Q4:在科研之外,你是如何安排自己的生活呢?
答:有一个自己的兴趣爱好是很重要的,可以让自己短暂去放松自己的大脑。我的建议是选个固定的时间去放松自己,这不仅仅让每周的生活更加有期待,还可以给自己带来更多的生活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