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交流
动态信息

【FOE】功能光纤最新进展研讨会视频回放可以观看啦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21年01月02日  点击量:

由Frontiers of Optoelectronics (FOE)期刊编辑部/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主办,珍妮会 (纤维纺织科技促进会)协办,华中科技大学陶光明教授、侯冲教授,南洋理工大学魏磊教授,麻省理工学院严威博士共同组织的功能光纤最新进展研讨会已经圆满结束。本次研讨会受到广泛关注,蔻享直播间和腾讯会议参会人数累计4000+。所有报告的视频回放均已在蔻享平台上线,欢迎点击下文链接观看所有报告的视频!

在本次线上研讨会上,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副主任、FOE期刊副主编周军教授首先致辞,欢迎各位老师参加此次研讨会。随后来自浙江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东华大学、暨南大学、美国特拉华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和华中科技大学的11位专家从新型功能光纤和纤维复合材料的设计、制备、特性和应用等方面,展示了这一领域最前沿的研究成果。

陶光明教授课题组的王蕊和李攀两位同学提供了每个报告的内容简介,以方便大家快速了解报告的主要内容。所有报告的内容简介如下。

视频回看链接:https://www.koushare.com/video/videodetail/9265


浙江大学张磊教授

触觉是人类感知和运动的基础,被誉为“感觉之母”。目前机器触觉的感知能力不能满足机器人和生命健康的迫切需求,基于微纳光纤的新型触觉传感器在抗电磁干扰、性能指标、大面积高密度集成等方面具有突出优势。浙江大学张磊教授的报告题目为“基于微纳光纤的超灵敏触觉传感器”,他对微纳光纤研究背景和可控制备、典型微纳光纤触觉传感器及其应用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展示了他的研究团队在用于压力、应变、温度、湿度感知的薄膜式、探针式、液芯式微纳光纤触觉传感器研究中取得的重要进展。


武汉理工大学许银生研究员

硫系玻璃具有优良的红外透过特性、低声子能量、高折射率和非线性折射率、超快的非线性响应、可精密模压、易拉制成纤等优点。武汉理工大学许银生研究员的报告题目为“硫系光纤的中红外超连续再生光谱研究”,他对硫系玻璃和纤维、中红外超连续谱的产生、红外硫系玻璃纤维的制备、硫系玻璃纤维的中红外超连续谱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其研究团队利用多次动态蒸馏等工艺,分别制备了纯度较高的As-S、As-Se、As-Se-Te玻璃预制棒。通过分析As-S和As-Se-Te光纤的超连续输出光谱,证实泵浦波长位于反常色散区且靠近零色散波长时更容易获得较宽的超连续谱输出,并且对于不同泵浦波长均存在一个最佳泵浦功率。


特拉华大学付堃教授

美国特拉华大学付堃教授的报告题目为“先进纤维加工构筑结构与功能复合材料”。付教授主要从事纤维基柔性功能材料的研究工作,在纤维复合材料以及可穿戴能源领域,有十多年的研究经历。他介绍了其研究团队通过对材料的形貌结构以及物理化学性能等方面的系统研究,在储能材料、可穿戴设备、智能纺织品设计等领域取得的重要成果。付堃教授首次将纺织纤维概念引入到能源材料中,制备出高性能纳米陶瓷基柔性固态电解质复合材料,对于制备超高电导率固态电解质和下一代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固态电池,以及制备柔性可穿戴储能设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麻省理工学院寿万博士

静电纺丝作为一种比较经济的纳米纤维制备技术,可以实现规模化的功能器件制备。麻省理工学院寿万博士的报告题目为“氧化锌纳米线/纳米纤维复合材料在清洁水资源和柔性可穿戴器件上的应用”。寿万博士详细介绍了静电纺纳米纤维制备、纤维膜设计与改性、清洁水资源应用(油水分离、自净水膜)、清洁电能,以及柔性压电传感器和供能设备,他认为纤维材料的研究应着眼于学科交叉,落实于实际应用,并展望了纳米纤维在生物医学上的应用及其与机器学习的结合。


麻省理工学院严威博士

麻省理工学院严威博士认为集成光电子器件目前的挑战是在非常规基材中集成大面积柔性、可拉伸、可植入、可穿戴的器件。他在题为“先进多材料电子和光电子纤维器件” 的报告中,介绍了在纤维领域集成多材料和多功能器件的研究和应用,介绍了纤维热拉制工艺、多材料纤维器件在传感、驱动、通信、人工肌肉、人工智能、智能织物、能源、医疗机器人、生物医学和神经科学等方面的应用,以及以智能纤维为载体在微纳米科学、材料科学和物理学领域的相关基础研究。


浙江大学许贝贝研究员

浙江大学许贝贝研究员的报告题目为“智能超材料人体热辐射调控”。许教授对目前控制热辐射的方法、人体热辐射的光学控制、用于人体散热的智能超材料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其研究团队致力于将具有不同湿热响应特性的聚合物纤维设计成自供电的元纺织品,自动感知人体的温湿度变化。他们将碳纳米管涂覆或嵌入到纤维中,通过与人体的红外辐射进行电磁耦合,实现热辐射的控制。


浙江大学柏浩教授

北极熊的毛发是一种绝佳的保温纤维,这是由于它具有中空多孔的结构。为模仿北极熊毛的结构,浙江大学柏浩教授的研究团队研发出一种冷冻纺丝技术。在题为“冰模板技术及其在仿生功能纤维方面的应用研究”的报告中,柏教授对这一技术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他们将蚕丝溶解于水中制成含水量达95%的纺丝溶液,用注射器将纺丝溶液慢慢挤入冷冻装置,形成直径约为200微米的单丝纤维,再通过冷冻干燥令纤维中的冰晶升华留下众多有序的片层孔。柏教授指出这种材料在工业、军事领域都有较为广阔的应用前景,他的课题组下一步将对仿生材料的强度进行提升,并融合多种材料拓展其功能。


东华大学王刚研究员

东华大学王刚研究员的报告题目为“半导体纤维及其在人体界面交互中应用”,他主要从织物电子沿革、已有研究成果、未来工作展望三个方面进行了介绍,指出了现有纤维及织物的问题,并提出智能服装的未来是集能源、传感、管理、反馈、时尚等功能于一体,具有环境感知与逻辑反馈能力,能够实现信息的传递与有效交互。


暨南大学汪滢莹研究员

新的基于微结构的导光机理使得空芯光子晶体光纤有望打破实心光纤的本征物理极限,暨南大学汪滢莹研究员的研究团队主要致力于空芯光子晶体光纤的研制,他们通过包层结构的设计在空气纤芯中实现超低损耗、低非线性、低色散、低延迟的宽带导光,以彻底摆脱光纤技术中的材料限制。汪老师在题为“空芯光纤:设计与制作”的报告中介绍了他们在该领域的研究进展。



浙江大学刘英军副研究员

浙江大学刘英军副研究员的报告题目为“高性能石墨烯纤维”。他的主要研究方向是石墨烯材料和功能纤维。刘老师从石墨烯的化学性质及宏观组装、石墨烯纤维-新型碳纤维、石墨烯纤维十年发展历程、石墨烯纤维制备、石墨烯纤维多尺度结构缺陷、多品种多组分石墨烯复合纤维等方面对其所在研究团队的最新成果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从微观结构调控、创新结构设计理念、寻找高效稳定的掺杂剂等方面对下一步的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


华中科技大学孙琪真教授

华中科技大学孙琪真教授的报告题目为“面向健康监测的智能光纤传感器”。孙教授介绍了精准健康检测的研究背景及意义、光纤脉搏波传感器及可穿戴应用,以及光纤超声传感器及光声成像应用。他们将高灵敏、可穿戴光纤脉搏传感技术用于连续脉搏波监测,通过波形形态分析获得了血压和心血管生理参数;将高灵敏的微纳光纤超声传感技术和微型化的光纤端面薄膜超声传感技术用于光声层析成像,预期在高分辨、大深度和低成本光声层析成像应用中有较大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