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队伍
博士后

《后会有期》系列讲座第二期成功举行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20年09月27日  点击量:

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博士后联谊会《后会有期》系列讲座第二期于2020年926日下午以线上会议的形式成功举行。本次活动由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博士后联谊会副理事长兼学术部长陈燎博士主持。主讲人是来自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的苏翼凯教授,以及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副主任周军教授,两位教授结合个人多年导师经验,引导大家如何走好教师职业的发展之路。

本期讲座,首先由苏翼凯教授作了题为“毕业生的成长经历及规律分享&”的报告。苏教授首先详细地介绍了自己16年来培养的优秀毕业生的经历,他们各有特色,大多都获得过优博优硕论文奖,毕业后无论在学术界还是业界都有着很好的发展。苏教授从导师的角度对这些优秀毕业生的成长经历进行了总体分析和规律总结,向博士后们传授了教师与学生们的相处和培养之道。苏教授指出,作为一名导师,应该投入较多时间去指导学生。只有与学生相处的时间充裕,学生们才会有更突出的表现。此外年轻教师也应该多拓展自己的学术视野和科研能力,导师在选题方面的眼光和思维深度会影响一个学生的成长。其次,作为导师,应当给学生提供实验条件、学术讨论等支撑,鼓励学生多走出实验室,去参加世界一流会议,并与一流的团队交流合作。苏教授表示,一名导师最重要的是师德,要真心热爱学生,为学生的前途考虑。苏教授总结道,导师决定了学生的平均水平和学术成果。因此,博士后们向教师转变时应该要时刻铭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努力提升自己,关爱学生。


31154


不仅如此,苏教授总结了优秀毕业生的普遍规律。苏教授认为,教师在选择学生时不应局限于看重名校毕业背景,而应当更加关注学生本人的品质。主观能动性、以及对待科研的积极态度。苏教授以一名本科和硕士均不在“双一流”大学的学生为例,她通过刻苦不懈的努力,逐步夯实自己的基础,慢慢具备了从器件设计到工艺制作再到器件测试的能力,最终获得了中国电子教育学会的优秀博士论文。此外,苏教授还指出,这些优秀毕业生都具有强的主观能动性,大都有学术会议和2个月以上的出国交流学习经历,极大地开拓了眼界。最后苏教授总结,导师学生关系应该是相互支撑、互相依赖的,最理想的导师学生关系更像是同事,共同去探索科学的未知,在探索过程中思想方面不存在高低区别,而只看谁得到了真理。并指出专注和投入,是成就任何事情的普遍规律和重要原则。

接下来,周军教授作了题为“从博士后到教师的角色转换”的报告。周教授首先谈及了教师和博士后的角色差异。教师(教授/PI)的责任包括教学、研究经费、创新、研究生培训、学术活动、单位服务等,因此需要平衡这些责任之间的关系。而博士后应聚焦于自己的科研工作,同时训练基金申报等方面的能力。随后周教授指出了职业和事业的区别,职业是将所从事的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工作,是阶段性的;而事业则是人所从事的具有一定目标、规模和系统,是终身的自觉行为,鼓励博士后应将工作当成事业干,要有干事业的激情,即“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面对机遇敢于争先,面对竞争敢于创新的勇气,当抱有这种事业的觉悟,则可以完成从博士后到教师角色的转变。


3667C


随后周教授结合自己的个人经历介绍了青年教师的团队建设、科学研究和生活方面的经验。当博士后转变身份成为青年教师时,应树立一个短期目标和一个长期目标。短期目标是在单位“求生存”,而长期目标则是要做出有自己特色科研工作。在短期内,针对青年教师面临的学生数量少、经费有限、设备有限等困境,周教授以亲身经历指出克服困难的方法。周教授通过接收本科生进实验室、与其他单位的联合培养研究生等方式组建了自己的初期团队。不仅如此,事实上,创新思想比仪器设备更重要,利用廉价设备也可能做出有影响力的工作。总之,周教授指出青年教师面对困难,要拥有坚定的信念,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要有“飞夺泸定桥”的决心,“困难不是财富,战胜困难才是财富”。周教授还指出,对待学生要言传身教,教会他们品德、文化、思辨、价值观这四样东西,同时要平等对待学生,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合作者。除此之外,在生活中也要保持乐观态度,乐于分享,愿意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同时也要有知心的朋友,更要获得家人的理解和支持。最后,周教授以毛主席的《七律:长征》作为结尾,鼓励大家从中汲取精神力量,坚定信念,思考自己的事业,做到“不怕远征难,过后尽开颜”。

在报告中,听众们在线上提出了很多问题,两位教授耐心作答,同时也特别肯定了《后会有期》系列讲座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