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交流

暨南大学关柏鸥教授作客第119期光电论坛

来源: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   作者:  发布时间:2017年05月12日  点击量:

2017年5月11日上午,暨南大学关柏鸥教授做客第119期光电论坛,为广大师生作了题为“双频干涉型光纤传感技术”的精彩报告。

报告中,关柏鸥教授首先提到人类的生产生活环境容易遭受各种意外灾难,比如地震,核泄漏,油气管爆炸等。如果在灾难发生前能有效感知到警告信息,预知灾难并做好准备工作,就可以完全或部分避免灾难造成的巨大损失。传统的电学传感器存在许多局限性,比如受环境电磁干扰严重,体积重量大,监测传输距离短等等。光纤传感器以光为载波,以光纤为媒介对被测信息进行感知和传输,具有解决上述问题的天然优势,因此已广泛应用于国防民用领域。

报告首先介绍了双频光纤激光器中光纤光栅,特别是耐高温光纤光栅的制作方法。然后详细介绍和讨论了这种双频光纤传感技术的温度和应变响应,应变免疫,以及分辨率等性能和指标。通过换能机制,这种双频干涉型光纤传感器能制作成位移传感器,磁场传感器以及流体静压力传感器。进一步,基于光学成像与声波成像的原理,设计出了双频干涉型光纤声波/超声波传感器,并展示了其对生物结构成像与功能成像的表现和具体应用,比如三维发丝成像,流动液汁动态成像,以及小鼠耳朵活体成像。报告最后介绍了光纤光栅传感复用技术,并展示了16路激光器波长服用传感技术。

关柏鸥,1972年出生,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本科毕业于四川联合大学(现四川大学),在南开大学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在香港理工大学做博士后。现任暨南大学光子技术研究院院长、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光纤传感与通信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主要从事光纤器件、光纤传感技术、生物光子学、微波光子学方面的研究。主持科研项目2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项。发表SCI收录论文160余篇,SCI他引1600余次。多次受邀在IEEE J. Sel. Top. Quantum Electron.和IEEE J. Lightwave Technol.等期刊上发表特邀论文,在国际会议上作邀请报告30余次,荣获欧洲光纤传感器会议最佳论文奖。曾担任第十届国际光通信与网络会议大会主席、第四届国际特种光纤会议大会主席、第二届亚太光学传感器会议大会共主席、第五届亚太微波光子学会议TPC共主席。现为国际光纤传感器会议TPC成员、Photonic Sensors编委、Chinese Optics Letters专题编辑。

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王健教授主持本期论坛,光电国家实验室(筹)副主任张新亮教授为关柏鸥教授颁发了“武汉光电论坛”纪念盘,来自光电国家实验室、光电学院和其他院系的师生倾听了本次报告。



dsc017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