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首届长江经济带高价值专利转化运用大赛落下帷幕,经过多轮激烈角逐,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熊伟、高辉团队参赛项目最终斩获金奖和优秀奖各一项。
长江经济带高价值专利转化运用大赛(以下简称长高赛)是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重要论述和关于知识产权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由国家知识产权局联合江西省知识产权局、九江市人民政府主办,长江沿线其他十个省及直辖市知识产权局共同协办的高规格专利比赛。本次大赛共有全国675个项目报名参与,经过初审、初赛、决赛等多个环节,最终决出金奖5项、银奖10项、优秀奖50项。
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熊伟、高辉团队的参赛项目“高效率无惯量声光扫描激光纳米增材制造系统”、“基于超构表面的小型化激光三维纳米光刻系统”在长高赛中表现优异,经过层层选拔,分别斩获金奖和优秀奖。其中,“高效率无惯量声光扫描激光纳米增材制造系统”创造了本届长高赛的“两个唯一”:不仅是本届长高赛院校组唯一的金奖项目,也是湖北省唯一的金奖项目。

熊伟(左)和高辉(右)领取获奖证书和奖杯
“高效率无惯量声光扫描激光纳米增材制造系统”项目针对现有激光纳米增材制造技术存在的加工效率低、材料种类受限等行业痛点,创新性提出了高速无惯量声光扫描技术,相较传统振镜等机械扫描方案,加工效率提升了近500倍。同时,该项目将材料体系从传统聚合物扩展至金属、半导体、陶瓷及生物材料等。目前,该项目已获得武汉格蓝若公司资助,共同建立了校企联合研究中心,加速其产业化进度。未来,该技术有望广泛应用于生物医疗、集成芯片光互连、光学超材料、微纳传感等领域,推动激光纳米增材制造技术的全面革新。
“基于超构表面的小型化激光三维纳米光刻系统”项目针对于现有激光加工设备普遍存在体积庞大、成本高昂及功能切换困难等问题,提出了一种专用于激光加工的超构表面光学芯片,构建了一种高度集成且功能强大的激光加工系统,有望颠覆传统激光加工系统设计模式,极大简化系统设计、增强系统功能。
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熊伟教授、高辉副教授领导的华中科技大学微纳光电子实验室为湖北省创新群体,主要致力于激光微纳极端制造技术与装备的多学科交叉领域研究,在激光先进制造技术、超构表面微纳光学器件领域开展了一系列开拓性工作,解决了现有加工技术在微纳尺度激光3D/4D打印、超构表面光场调制、高性能材料激光检测与防腐、以及高效率激光微纳加工装备等方面多项难题,近年来在《Science Advances》、《Nature Communications》、《Advanced Materials》等期刊发表论文120余篇,申请和授权国内外发明专利50余件。近年来团队承担多项国家级、省部级以及企业横向项目,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以及华科与企业联合实验室等千万级横向项目。近五年来研究团队曾获国家科技进步等奖二等奖1项、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