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距离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获批组建已经整整过去了一年。
新时代,新征程,这一年,研究中心建设运行实施方案通过了评审,取得了开门红;这一年,光电领域的各位院士、专家及代表齐聚,共同把脉光电学科未来发展;这一年,承担国家重大任务能力不断提升,校内首次获批国自基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部门推荐,当年度共批3项)“基于形态与组学空间信息的细胞分型全脑测绘系统”(骆清铭教授),资助金额(7232.47万元)创新高;这一年,校内时隔二十年再次获批国自基重大项目“脑空间信息中脑连接的高分辨光学成像与可视化研究”(李鹏程教授);这一年,冯丹教授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项目“大数据存储信息与技术”1050万资助;这一年,屠国力、张智红教授的国家科技部重点专项“有机无机纳米复合光学薄膜及其显示与节能应用”“完整肝脏三维结构与功能信息的精准介观测量”分别获得3957万和2776万资助;这一年,韩宏伟教授团队和唐江教授团队将最新科研成果分别刊发在《科学》和《自然》上;这一年,周军教授等荣登“高被引科学家”榜单;这一年,朱丹教授获国际光学学会(SPIE)Fellow,朱明强教授获皇家化学学会Fellow;这一年,博士毕业生周海龙获得王大珩高校学生光学奖并获得香江学者博士后基金资助;这一年,研究中心共有四篇论文入选中国电子学会优秀博士论文;这一年,研究中心学子在互联网+和创青春大赛中,喜夺两金一银,互联网+大赛3年共斩获4金……喜讯连连之中,新启航的研究中心继续在低调中迸发出自己澎湃的力量!
成绩的取得绝非一蹴而就。研究中心在学校党委、行政的领导下,在科技部、教育部、湖北省、武汉市以及东湖高新区等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秉承“顶天立地、追求卓越”的精神,发扬“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作风,历经15年,潜心建设国际光电领域一流的学术创新基地。这过去的十五年,是研究中心开拓创新道路上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十五年。十五年的砥砺奋进,国家研究中心已经成为适应大科学时代基础研究特点的学科交叉型国家科技创新基地,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千帆竞发,勇进者胜。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聚力突破,切实推进“双一流”建设计划。光电信息学科群、类脑智能与医学工程学科群、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为我校现阶段重点建设的11个一流学科群之一,在2017年的教育部学科评估中,光学工程、生物医学工程学科获评A+,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获评A。
国际一流的科研水平和环境,引领建设世界一流学科。研究中心聚焦信息光电子、能量光电子和生命光电子三大领域开展学科基础前沿和关键技术研究,注重加强能力建设,在脑连接图谱、钙钛矿太阳能电池、轨道角动量光通信等方面取得原创性系列研究成果,其中MOST系统、全数字PET和大功率光纤激光器等3项成果应邀参加国家十二五科技成果展,单细胞分辨脑图谱成像研究成果列入“国家基础研究成绩单”。
一流学科建设需要一流的人才。研究中心致力于引育并举,打造一流的师资队伍,并将优质的科研资源转化为教育资源,服务人才培养。在研究生培养中,正借助首屈一指的国家级平台与科研环境,多学科交叉融合与协同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海内外高层次人才组成的优秀导师团队,开放的国际学术交流氛围,着力打造具备国际化多学科视野、坚实的光电信息及其交叉学科基础知识、富有使命感和责任感及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拔尖人才。依托研究中心建设的国家首批国际化示范学院—工程科学学院,实施小班精英化教育,打造了交叉学科高端人才培养的国际化教学示范区,2018年首届本科毕业生有85%继续进入世界名校深造,精英化教育模式被《中国教育报》予以报道。
国家研究中心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中的重要基地,是科技创新体系中先行先试的创新示范区。新组建的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在功能定位上更强调开展前瞻性、战略性、前沿性与多学科交叉型的基础研究。研究中心的总体建设思路按照“平台、引领、突破、协同”的方针,以重大基础条件平台为依托,发挥多学科交叉优势,凝聚国内外一流人才,创新体制机制,在涉及国民经济发展、国家安全的瓶颈性问题上,尤其是在研发核心器件和关键装备上取得突破,引领光电科学与技术相关学科的发展,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和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支撑推进学校“双一流”建设。
研究中心的使命亦然艰巨。
——在科研环境营造方面,将充分发挥学校在光学工程、生物医学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等优势学科群的作用,聚集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七研究所和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等单位在相关领域的优势研究力量,以海陆空天一体化光网络、绿色高效光子循环与光子制造、脑连接图谱与类脑智能三大战略任务为牵引,围绕集成光子学、光子辐射与探测、光电信息存储、激光科学与技术、能源光子学、生物医学光子学、多模态分子影像、生命分子网络与谱学八个方向,开展前瞻性、战略性、前沿性基础研究。
研究中心将继续探索多学科交叉的基础研究协同机制,探索基础条件平台开放共享机制,探索科技成果转化有效机制,打破单位之间、学科之间、科研成果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壁垒。在国家研究中心营造追求卓越、潜心问道的学术文化,建设健康的学术生态氛围,培育引领光电科技发展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在师资队伍建设的人才培养模式方面,研究中心计划在现有人员规模的基础上,按照研究方向规划,汇集具有光学、材料、能源、机械、信息、生物、医学等不同专业背景的高素质人才,积极引进海内外优秀青年人才,加强对优秀学科带头人的培养,鼓励青年学者相互交流合作,吸引国内外一流学者开展合作研究,支持组建交叉学科创新团队和国际联合实验室。坚持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相融合,致力于培养具有宽广知识和人文情怀、严谨治学、融通中外的学术大师。
——在光电领域战略科技力量培养方面,力争成为在光电科学领域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学术创新中心、学科引领中心、人才培育中心、科学知识传播和成果转移中心,为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做出重要贡献。研究中心还将积极服务于国家战略目标和国家重大需求,承接国家重大任务,在涉及国民经济发展、国家安全的瓶颈性问题的关键理论、核心器件和关键装备上取得突破,在国家经济、网络、国土安全等战略必争领域形成独特优势,提升我国光电产业的原创能力及其在国际光电领域的核心竞争力。
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预计通过五年的建设,在跨尺度复杂介质多维光通信、光域全场测量与感知神经网络、新型光电存储机理与智能存储体系、极端时空能尺度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高效综合太阳能利用、脑连接图谱、多模态分子影像探针和成像仪器、生命分子网络构建新方法新技术等研究方面取得重大原创成果,实现国际引领。
国家研究中心不应该只是知识的创造者,更肩负着知识传播的使命。研究中心将一如既往地通过多种形式对公众开放,把光电人创造的知识成果传播给社会中各类别的需求者,让他们在对知识成果的运用和实践中,体会和发挥出知识成果的价值。
未来,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将成为提升国家重大战略性基础研究能力的核心力量,成为立足国际科学前沿、催生技术突破和引领光电科学发展的国际一流研究中心。中心将致力于为学校的发展和“双一流”建设提供支撑和保障,为我国在日益激烈的世界经济科技竞争中抢占制高点、赢得主动权,以无可比拟的创新实力书写大国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