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稿启事
生物微透镜技术及其应用

生物微透镜正在迅速成为生物医学领域的新兴工具。近年来,生物微透镜的研究取得了很多有启发性的进展。例如,细胞或细胞器可作为生物微透镜用于医学成像和诊断,而且这类生物微透镜能够像光镊一样在纳米尺度上操控物质。又如,一些生物微透镜可以产生光子纳米喷流效应,或者作为微谐振器用于激光甚至光刻方面,而含有生物微透镜的液体介质也能具备良好的导光性能或较强的光学非线性效应。越来越多的研究成果表明,天然生物微透镜技术是一个值得深入探索的新兴生物学光子学领域,生物微透镜的应用也能够为生物元素的光学功能化提供新的概念和思路。
本期特刊旨在介绍生物微透镜技术的最新进展及其在生物医学成像、光捕获与光操控、生物传感、和光学诊疗等方面的应用,鼓励生物微透镜技术及其生物医学应用领域的专家讨论最新成果和潜在影响,欢迎原创研究论文和评论文章,主题涵盖但不限于以下:
生物微透镜的生物医学成像和传感
生物微透镜的光学捕获和操控
超分辨成像
生物技术中的光镊
生物微透镜的光子纳米喷流效应
细胞的光学组装和图案化
单细胞生物激光及其应用
生物微透镜的聚光效应
偏振特性的双折射和成像
生物微透镜全息光镊
基于生物微透镜阵列的结构光成像
基于生物微透镜的生物医学诊断
生物微透镜功能化改变其光学特性
提交截止日期:2023年12月31日
预计出版时间:2024年4月
格式要求:
作者应使用Latex或MS-Word样式文档。更多详情,请访问:
https://www.worldscientific.com/worldscinet/jiohs
专刊编辑
张垚教授
暨南大学纳米光子学研究院
广州市番禺区兴业大道东855号
邮箱:zhyao5@jnu.edu.cn
李宇超教授
暨南大学纳米光子学研究院
广州市番禺区兴业大道东855号
邮箱:liyuchao@jnu.edu.cn
雷宏香教授
中山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广州市大学城外环东路132号
邮箱:leihx@mail.sys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