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10日上午,受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陈林教授邀请,中国兵器首席科学家、量子研究中心主任、西南技术物理研究所宋海智研究员访问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做客武汉光电论坛226期,做了题为“光电量子器件研究进展”的报告。
首先,陈林教授对宋海智研究员做了隆重介绍,包括其研究方向、学术贡献以及代表性科研成果,随后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健教授为宋海智研究员授牌,紧接着报告正式开始。
宋海智研究员首先指出量子科技的发展具有重大科学意义和战略价值,量子科技的发展方向主要有量子计算、量子通信和量子精密测量并介绍其优势。报告指出量子科技的进一步发展,需要基础量子器件的支撑,并介绍了单光子探测器、量子光源和量子存储器三种基础量子器件。宋海智研究员重点介绍了下列科研工作:近红外雪崩单光子探测器和新型超导单光子探测器;发展频分复用技术,提高宣布式单光子源的性能;使用PPLN材料研究级联二阶非线性效应,实现了高质量的集成量子纠缠源;研究了掺铒光纤集成量子存储器特性,得到了最窄的均匀线宽和较好的光学相干时间,实现了5模复用光频梳量子存储;运用纳米光机电集成技术,探讨了声子激射、磁相变检测和高灵敏量热功能。
报告现场气氛活跃,研究中心以及其他院校的师生就各类学术难题以及热点话题与宋海智研究员进行了热烈的交流与讨论。
宋海智,2014年4月至今在西南技术物理研究所担任研究员、中国兵器首席科学家、量子研究中心主任,在电子科技大学担任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特聘专家、四川省峨眉计划特聘专家、成都市蓉漂计划特聘专家。1995年于北京大学获博士学位;1995-1998在南京大学和比利时鲁汶大学作博士后;1998-2014年在日本筑波大学、富士通研究所、东京大学从事科研工作。近年来主要研究成果有:开发了1.3µm半导体量子点激光器产品,实现量产;研制了用于纯绿激光的1.06µm量子阱激光器;发明了量子点量子计算阵列的制备方法,用量子点单光子源实现120km光纤量子通信;国内自主研制了化合物半导体近红外雪崩探测器材料和系列化器件;研制了高灵敏中长波红外探测器、光纤集成光子纠缠光源、芯片集成量子光源、量子存储器、纳米光机电器件、新材料中红外单光子探测器等;设计制备了用于水解制氢的新型纳米半导体材料和用于光电探测等的新型二维材料。参与组织和领导了电子科技大学量子信息研究中心和西南技术物理研究所量子研究中心。发表学术论文240余篇,授权公开欧美日中专利50余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