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9日上午10:00,“ 光电论坛”系列讲座第59期在光电国家实验室A101会议室举行。西班牙Institute of Photonic Sciences(ICFO)终身教授、阿秒科学和超快光学研究组组长Jens Biegert教授为广大师生作了一场题为《周期量级长波长光源,极端非线性光学以及阿秒科学》 的精彩报告。华中科技大学光电国家实验室激光部主任陆培祥教授主持了本次论坛,来自光电学院、光电国家实验室和校内各院系的近100名师生参加了本次论坛。会上华中科技大学副校长骆清铭教授为Jens Biegert教授颁发了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光电论坛纪念盘。
Biegert教授在1994年于德国University of Würzburg获得理学学士学位,1998年于美国University of New Mexico获得理学硕士学位。2001年于德国Technical University München获得理学博士学位。Biegert教授曾获得多项荣誉,1999年获得德国讲学基金会论文奖学金,2001年获得欧盟玛丽居里奖学金,2004年获得美国光学协会艾伦奖。Biegert教授长期从事量子光学及非线性光学领域的研究,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原子分子动力学的相干调控、阿秒动力学成像、高次谐波的产生与极端非线性光学,相位稳定的可调谐少光周期激光脉冲的产生等。Biegert教授共发表论文80多篇,在学术会议上受邀做报告50余次。独立撰写专著一本,并参与了4本书部分章节的编写(其中两本为百科全书)。
Biegert教授重点介绍了他所在研究团队在长波长光源的发展以及其在非线性光学以及强场物理方面的应用。长波长光源的产生以各种方式推动了强场和阿秒物理学的发展:在隧穿机制下光电离的研究,用于X射线成像的飞秒量级KeV辐射源的产生。考虑到这些前景,何如产生高能量、长波长以及周期量级的光源是一件非常有挑战性的工作。在过去几年,他们一直致力于产生和发展波长在2微米到3微米、载波相位稳定,周期量级的强光源,其重复频率从几千赫兹到百千赫兹。在这次报告中,我们重点介绍这些光源的发展,以及脉冲相关测量的方法。此外,他们以某一种光源作为例子来介绍其在多倍频超连续谱的产生,分子的电离动力学以及阿秒光源生产等方面的应用。
报告结束后,Biegert教授针对同学提出的问题做出了很详细的回答,第59期光电论坛在热烈的气氛中圆满结束。
(责任编辑:鲁青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