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综合新闻

冯丹、闫大鹏、周欣教授团队分别获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24年06月25日  点击量:

6月24日,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在北京召开。

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光电信息存储研究部冯丹教授领衔团队完成的项目“高效可靠的海量数据存储系统关键技术及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激光科学与技术研究部闫大鹏教授领衔团队完成的项目“工业级高功率光纤激光器关键技术及产业化”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多模态分子影像研究部周欣教授领衔团队完成的“多核磁共振(MRI)装备研制”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高效可靠的海量数据存储系统关键技术及应用

主要完成人

冯丹 黄克骥 陈俭喜 汪渭春 童薇

屠要峰 郭建楠 胡燏翀 万继光 蒲贵友

主要完成单位

华中科技大学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杭州海康威视系统技术有限公司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中移(苏州)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存储已成为关系国计民生安全的IT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冯丹团队在国家973、863、重点研发及企业重大合作等项目支持下,历经十余年产学研用协同攻关,首次阐明面向存储介质特性的精细粒度多级并行调度机理,提出融合多介质的横向拓展存储组织新模式,发明动态重构硬件的近数据处理加速方法,首创局部性与相似性结合的高效数据去重方法,提出基于间隔感知的多维特征盘故障预测方法以及基于复合局部性的大条带编码快速修复方法等,突破了异构融合存储体系结构、高效近数据处理、高效数据去重、高可靠保障等关键技术瓶颈,研发出高效可靠海量数据存储系统并产业化。团队获授权发明专利213项,制定国家标准9项(牵头6项)、电子行业标准2项(牵头1项),开发的固态盘仿真工具SSDSim被10国的100余家机构应用于存储控制器研发。项目技术成果成功应用于部分厂商,在金融、通信、安防等关键行业逐步实现了国产化替代。


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工业级高功率光纤激光器关键技术及产业化

主要完成人

闫大鹏 刘锐 李进延 马新强 熊伟

安海岩 卢昆忠 朱晓 陈明 王建明

主要完成单位

华中科技大学

武汉锐科光纤激光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武汉华工激光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武汉睿芯特种光纤有限责任公司

武汉锐晶激光芯片技术有限公司

中国航空制造技术研究院

上海航天精密机械研究所

66FAB

激光制造是全面提升制造业中切割、焊接、表面改性和增材制造等的颠覆性技术,充分满足现代制造业对高效、高精、智能制造的迫切需求,广泛赋能于机械装备、汽车船舶、新能源等国家支柱产业。闫大鹏团队创新地解决了增益光纤光致暗化与拉曼效应抑制、半导体激光泵浦源波长锁定、光纤合束输出光束质量提升等亟待解决的国际难题和关键工艺的基础上,开创了圆形改性双包层大模场光纤激光器体系,自主研制了6大类二百多个品种工业级光纤激光器,涵盖了激光制造亟须的各种高端光纤激光器。近三年,团队研发的高功率光纤激光器在1500余家国内用户应用35余万台,并出口至500多家国外用户,应用5万余台。


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多核磁共振(MRI)装备研制

主要完成人

周    欣(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

李海东(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

陈世桢(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

娄昕(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赵修超(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

刘买利(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

“多核磁共振成像(MRI)装备”是当前全球首台获批的可用于气体成像的临床多核磁共振成像装备,可实现肺部微结构、通气及气血交换功能的无侵入、无电离辐射检测,以及定量、可视化评估,已创建含三大类20余项指标的肺部生理评价体系,为肺部疾病的早期筛查和治疗评估提供了全新的医学影像手段和策略。目前,该装备已临床应用至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湖北省肿瘤医院等十余家三甲医院,开展慢阻肺、放射性肺损伤、肺癌等多种肺部重大疾病的临床研究。


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共评选出250个项目和12名科技专家。其中,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人;国家自然科学奖49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48项;国家技术发明奖62项,其中一等奖8项、二等奖54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139项,其中特等奖3项、一等奖16项、二等奖120项;授予10名外国专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此次入选的三项成果体现了研究中心坚持以守正创新引领高质量创新发展,展现了学者胸怀祖国、服务人民、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科学家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