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志
师者

【追梦国光•人物志•师者】周可:天才少年背后的灵魂导师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21年09月10日  点击量:

   2020年,武汉光电研究中心博士毕业生张霁以华为“天才少年”的身份获得201万年薪,受到媒体的广泛关注。一朝成名天下知,作为张霁的培养者,周可也被贴上了天才少年导师的身份。然而在这个名片的背后,是他几十年如一日皓首穷经,科研结出累累硕果;是三尺讲台上,他学为人师、哺育英才,赢得桃李芬芳的执教生涯。也正因为他对学生的用心,今年,周可获评华中科技大学“师德先进个人”,他指导的学生团队在10月15日刚刚落幕的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中荣获金奖。


周可,何许人也

作为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周可潜心科研,醉心学术。自2003年获得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系统结构专业工学博士后,先后在计算机学院担任讲师和副教授,后受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赴英国Cranfield大学访问,深耕计算机研究。

板凳坐冷,文字煮热。周可多年来兢兢业业,刻苦钻研,长期从事云存储、智能存储、大数据处理方向的研究。他常说,自己是一个“草根教授”,他表示“草根有一个特点就是容易满足,哪怕是取得一点点进步都会很高兴,比如测出的数据相较之前提高了1%。因为这种小的进步而感到高兴,从而自然地完成了自我激励的过程。”凭借多年来的努力,周可老师在学术领域取得了不菲的成绩,曾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SC‘06存储挑战赛finalist award,主持制定国家标准3项、行业标准1项,获授权发明专利50余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和会议上发表论文100余篇。

桃李芬芳,教泽绵长。除了科研事业,周可老师在教学上也受到学生们的广泛好评。作为本科生课程《算法设计与分析》课程责任教授,周可教授带领教学团队兢兢业业完成教学工作。在每一次课之前他都要精心准备,以期学生能在有限的时间里获得更多的知识。在课堂上,他努力将自己在科学研究中积累的经验毫无保留的传授给自己的学生。根据《算法设计与分析》课程理论性强的特点,他力求重点突出,厘清脉络,清晰呈现。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方式,将计算机应用与枯燥的算法知识相对应,并结合每个人的生活常识,使学生对课堂上学到的知识不断地获得强化与巩固。


师者,传道授业

亦师亦友,教学相长。周可老师表示:老师跟学生是朋友,这是基础。我们关系融洽、互相了解、互相欣赏,然后才能够就一些共同感兴趣的话题进行讨论。作为导师,他精心指导研究生,既严格要求,又热情关心,做好他们的良师益友。在学生们的眼中,周可老师是一个“学术上严谨认真,生活中亲切随和”的人。

谈到不同阶段学生的必备素养,周可认为:学生要评估自己是否具备学术创新的兴趣和能力,以及你对自己的人生定位是什么。”因此,周可老师要求自己的学生必须参加科研项目,完成实际的任务,在实践中发现并解决问题。在平常的科研项目中,周可老师十分强调学生培养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针对每个硕士、博士生的能力特点安排不同任务,通过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提高学生的各项能力。对于学生在执行过程中反映出来的技术方面和技术以外的问题,他总是通过跟学生的单独交流,指出他们存在的缺点和不足,加以引导。

周可还鼓励学生走出象牙塔,深入社会,参加竞赛,他说:大赛给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平台、一个舞台。年轻的孩子们很需要这样的机会去锻炼、证明自己,去推动他们往前走。即便没获奖也没有关系,可以去感受一下比赛流程、时代脉搏,知道业界需求、社会前景是什么样子。

除了关注学生的专业能力外,周可老师同样注重学生为人处世、社交表达等能力的培养。在实验室研究讨论时,他要求每个学生准备讲演稿进行演讲,不仅进行技术交流讨论,也会对讲演过程中的表达演绎加以评述,让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语言组织表达能力都得到锻炼。


科研,产生价值

周可始终坚信科研要服务社会。他表示:目前我们老师除了有科研和教学这两项任务,还要支撑产业。我们研究中心侧重于科研,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上,还得出科研成果。”他注重“学术与工程结合”,跟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成立了华中科技大学-腾讯公司智能云存储技术联合研究中心。周可说:“从产业上来说,不管是云,还是大数据,还是AI,都应该跟行业结合。”他鼓励学生将学术前沿研究跟实际工程问题结合起来,真正解决实际系统的痛点和难点,先后促成包括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在内40余名学生以实习生方式赴腾讯公司开展联合研究,2008年起指导博士研究生15人毕业,进入华为、阿里、腾讯、百度、航天科工等单位,培养毕业博士张霁获华为“天才少年”(一档)、张煜获腾讯“技术大咖”,培养学生获用人单位青睐。

“实际需求和新技术相结合才会产生价值。这个价值并不一定是我们一般看到的经济价值,还有社会价值也很宝贵,能够为社会做些事情也非常好。”周可如是说。

周可说,身处当今复杂多变的社会,我们科研工作者们既要仰望星空,也要脚踏实地,要培养“闯的精神、创的能力、干的作风”,无惧科研道路和社会现实中的困难与挑战,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不忘初心,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