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媒体聚焦

【科技日报】破难题 无疆域 天涯若邻

来源: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   作者:  发布时间:2010年01月12日  点击量:

在1月11日国家科技奖励大会上,7位在中国工作的外国著名科学家,荣获了中国政府颁发的2009年度“ 中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不同的肤色、不同的语言,是科学把他们联系在了一起。

  科学精神的融合、科技成果的交流、科学智慧的凝聚是科技发展的动力,而肩负着这一责任的是来自不同国家、属于不同民族的科学家们。

沈元壤

Yuen-Ron Shen

美国

  沈元壤,1935年3月出生,美国籍,物理学博士,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主要从事非线性光学、激光光谱学、表面科学、凝聚态物理等领域的研究工作,由中国科学院推荐。

  自1972年以来,沈元壤教授积极开展与中国的科技合作交流,具有时间长、领域宽、影响深的特点,显著提高了中国光学和凝聚态物理的国际学术影响。1980年,他在中国创办了“ 全国激光物理讨论会”,至今已召开14届。在他的实验室,他亲自指导中国访问学者与研究生40余人。他对中国科研体制改革和高校教学评估的建议,被相关单位借鉴和采纳。

文森特•陈

Vincent Chan

美国

  文森特•陈,1949年9月出生,美国籍,等离子体物理博士,美国通用原子公司能源部理论与计算科学中心主任,著名等离子体理论专家,由安徽省推荐。2000年以来,文森特•陈博士担任中美聚变合作美方协调人,促进中美在EAST国家大装置上互利互惠的合作,将中美聚变合作带进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在他的推动下,赠送和互换设备总价值超过2亿2千万元人民币,并为我国近百名科研人员提供了赴美交流和学习的机会,其中许多人已成为我国的科研骨干。他为快速提升我国核聚变研究的水平、取得新发现和突破做出了重要贡献。

  

布立顿•强斯

Britton Chance

美国

  

布立顿•强斯,1913年7月出生,美国籍,生物学博士,美国、英国、瑞典等六国科学院院士,前美国总统科学顾问。主要从事生物医学光子学、生物物理、生物化学领域的研究工作,由湖北省推荐。

  布立顿•强斯教授是国际生物物理学与生物医学光子学创始人之一,曾获美国国家科学奖。他对中国十分友好,积极支持中国的科技事业,为中国培养了众多优秀科技人才。自1997年起,与华中科技大学合作创建生物医学光子学学科基地,推动高水平国际学术交流,开展科研合作,取得了多项研究成果。

  

石•米歇尔

Michel Che

法国

  

石•米歇尔,1941年12月出生,法国籍,博士,法国皮埃尔•玛丽居里大学教授。主要从事物理化学和无机化学方面的研究工作,由中国科学院推荐。米歇尔教授一直致力于推动中法催化合作研究,在催化材料制备、表征和理论方法等领域与中国科学院合作,获得了多项重要成果。在他的推动和组织下,建成了中国科学院和法国科研中心之间大规模的中法催化联合实验室,并已在科研方面取得丰硕成果。他担任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指导实验室的研究工作和培养催化专业人才,积极参与我国催化领域的战略研究,为提升我国催化界在国际上的学术地位做出重要贡献。

  

爱斯特•路德维希•温奈克

Ernst-Ludwig Winnacker

德国

  

爱斯特•路德维希•温奈克,1941年7月出生,德国籍,化学博士,慕尼黑大学教授,著名生物化学家,曾任德国科学基金会主席、欧盟科学理事会秘书长,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中国科学院推荐。自1981年起,温奈克教授提出一系列富有创新的主张并采取有效措施,促成建立了中德科学中心以及多个中德联合研究小组、青年科学家小组,推动开展了多个合作研究项目、联合科学考察和前沿领域科学研讨会等。他倾力培养优秀的中德友好青年科学家,使他们在科技教育界发挥作用,成为优秀学科带头人和友好使者。他为中德科技富有成效的合作做出了重要贡献。

奥古斯汀•拉赫•戴维拉

Agustin Lage Davila

古巴

  

奥古斯汀•拉赫•戴维拉,1949年3月出生,古巴籍,博士,古巴科学院院士,著名生物学家,古共中央委员会委员,古巴分子免疫学中心主任,由北京市推荐。

  拉赫博士自1994年起代表古巴政府与中国开展生物技术领域的合作,他是《中古生物医药合作框架协议》的主要领导成员。2000年与中方合作建立了中古生物医药领域的最大合作项目——百泰生物药业有限公司,合作研发成功我国第一个肿瘤治疗用人源化单克隆抗体——泰欣生,为中国的单克隆抗体药物领域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有马朗人

Arima Akito

日本

  有马朗人,1930年9月出生,日本籍,理学博士,东京大学名誉教授,著名核物理学家,现任日本科学技术振兴会会长,由中国科学院推荐。

  有马朗人教授曾任东京大学校长、日本文部省大臣兼任科技厅长官。三十年来,他坚持推进中日两国的科技交流与合作以及两国友好事业的发展,在核物理、同步辐射、科技政策、大学教育、产业化等方面进行了多种形式的交流与合作,对我国科技合作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等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近年来,他致力于促进中日两国科技界高层在战略层面的交流与合作。

(责任编辑:詹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