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交流
交流动态

姚建年院士做客111期《光电论坛》:新型有机光功能材料的尺寸效应研究

来源: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   作者:  发布时间:2016年04月25日  点击量:

 111-award


 4月20日上午,中国化学会、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姚建年院士受叶朝辉院士邀请,做客第111期《光电论坛》,在启明学院报告厅做了《新型有机光功能材料的尺寸效应研究》的报告。

  姚建年在报告中指出,其团队基于分子间能量转移现象,设计制备了掺杂TPI-苝晶态微米棒/管体系,发现微米管有着不同于微米棒的特殊光波导性质。并发现基于TPI和苝之间的 荧光共振能量转移和长程能量传递,实现了波导光能量在不同波长上重新分配,有望成为波导调制器的原型器件。


  研究团队利用有机小分子TPI(紫色发光)和APO(绿色发光)来构筑二元微米管复合材料。利用TPI和APO之间的荧光共振能量转移和长程能量传递,实现发光调制的原型器件。基于APO分子光致异构性质,进一步实现了二元TPI-APO微米管的光控波导开关。该二元微米管有望用于逻辑开关和检测器的设计。



  同时,通过控制分子间的成核和生长的过程,我们将TPI和DCM自组装成为复杂的二元多级结构。不仅能够得到均质二元微米管,还可以获得五节的多级结构。研究表明,多节结构的形成是分子成核和生长竞争的结果。这种理性的可控制备过程可以进一步应用到7节甚至9节的微纳米结构的制备。重要的是,这种理性可控制备可以推广到多种有机小分子体系中。

姚建年特别强调在研究模式上,要处理好自由探索与组织研究的关系。除了邮寄光功能材料的研究,他还对化学的发展做了回顾和概述,并提到了中国科学新常态由量到质、由散到系、由跟到创、顶天立地的发展变化,对化学成为“中心科学”寄予厚望。


  姚建年,1953年生,福建晋江人。1982年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化学系,1990年获日本东京大学工学部硕士学位,1993年获该校博士学位。 1995年8月到1999年9月先后任中科院感光化学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室主任、所长助理。现为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2005 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08年1月起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副主任。已在Nature,Acc. Chem. Res.,Chem. Soc. Rev.,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Adv. Mater.等国际化学和材料界等杂志上发表论文400余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3项,17项已获授权,出版合著4部,合作译著1部。2003年作为学术 带头人获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资助,是“973项目”首席科学家。现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副主任,中国化学会理事长,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科技部国家纳米科技协调委员会副主任,兼任《化学学报》、《物理化学学报》和《影像科学与光化学》杂志的副 主编。曾任2005年第四十届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大会(IUPAC)组委会秘书长。是英国皇家化学会和国际纳米制造学会的fellow,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JST)中国综合研究中心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