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天地
研究生会

“科技助力听障患者聆听世界”学术微沙龙活动成功举办!

来源:   作者:张俊龙  发布时间:2023年11月12日  点击量:

11月9日晚19点,由华中科技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主办、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会承办、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和集成电路学院共同协办的“科技助力生活”学术微沙龙活动在光电信息大楼C112会议室顺利举办。集成电路学院、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臧剑锋教授及其团队出席并为同学们分享团队在“超材料”领域的研究与应用,多个院系共二十余名同学到场参与。

6B7E9

活动伊始,主持人向同学们介绍了全球听障患者的现状及人工耳蜗存在的问题。目前,全球约有4.5亿人(包括约3400万名儿童)存在残疾性听力损失,占全球总人口的5%,但当前市面上的人工耳蜗还难以帮助残疾性听力损失患者回归正常生活。

为了使参与者体验到残疾性听力损失患者的生活,主持人通过“你比划我猜”“手语猜猜猜”等抢答小游戏调动大家的参与积极性,同学们感受到了听障人士日常生活的困难,深刻认识到解决听障人士听力问题的重要意义。

15A46

暖场游戏后,臧剑锋教授向同学们介绍了其研究团队在基于智能软材料的创新医疗器械领域的研究进展。臧剑锋教授团队面向临床需求,通过多学科交叉深入探索,已在柔性超材料、水凝胶材料和医用磁机器人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进展与成果。其中,柔性超材料是指将传统超材料中人工设计微纳结构设计引入柔性可拉伸材料领域,相对于传统超材料,柔性超材料可以弯曲、折叠、拉伸、压缩、变形后仍保持高效光/声/力调控性能,被广泛应用于人体健康器件,电子皮肤,人机交互界面等实际应用领域。

17AD6

随后,臧剑锋教授团队博士后唐瀚川老师为同学们深入介绍了团队在柔性超材料应用于仿生人工耳蜗的研究成果。人类的耳蜗具有精细的结构,负责声电转换和频率编码。听力损失就是源于不同程度的耳蜗受损。目前商用的人工耳蜗频率分辨率远不能与人耳匹配,无法帮助患者真正实现自然聆听。基于此,研究团队设计出基于柔性声学超材料的仿生耳蜗,实现了恢复受损耳蜗的频率分解、被动信号增强、以及声电转换等关键功能,有望结合正常外耳和中耳功能帮助患者达到自然聆听效果。

D3B2

接下来,在交流讨论环节中,许多同学积极向臧剑锋教授提出自己的疑问,臧教授一一解答,同学们受益良多。

最后,唐瀚川老师向在场的研究生分享自己在学术科研道路上的心得收获并寄语同学们能够在学术道路上找到自己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