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群团
工会动态

育德育材,润物耕心 ——夏金松老师专访

来源: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   作者:冀娴贤  发布时间:2018年09月26日  点击量:

荣获2018年度“三育人积极分子”称号的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夏金松老师,是博士生导师,“华中学者”特聘教授,研究中心光电子微纳制造工艺平台主任、日本东京都市大学客座教授。夏金松老师以身作则、以德育人,对待学生如同自己的家人,用心培养每一位学生,在学生中赢得了很高的声誉。

图片1

夏老师2010年回国后,着眼于国家需求,瞄准国家在光通信领域受制于人的科学技术难点,将半导体研究作为一个重要的科研方向,有机结合团队,带着学生们在科研上朝着一个共同的目标努力。他表示,科研是一项重大基础性创新工作,需要解决实际问题,满足国家重大需求。

教师是一个神圣的职业,中国必须依靠高科技人才推动科技发展,人才的培养对整个国家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夏老师谈到,教育事业是由一位位老师组成的,每一位老师都应该站在国家战略的高度去看待这个事情,在满足自己基本生存需求的情况下,大学教授所要考虑的是所从事的工作对国家的战略发展有没有起到积极影响。

夏老师对每个学生都保持尊重和关心,并注重学生学业和人格的双重发展。受其导师对他的影响,不管是生活还是学业,他都愿意站在学生角度思考问题,和学生之间除了师生关系,在平时的相处中也如同朋友。平时跟学生父母沟通较多,他深切感受到父母对孩子的殷殷期望,希望他们成人成才。作为老师,他从来不放弃每一位学生,也竭力不辜负学生家长的期望,不管学习还是工作上都竭尽全力去帮助他们,希望每位同学都获得好的发展。

夏老师表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相应的潜力,他会花半年的时间观察学生的科研情况,经过观察才会最终明确他的方向。夏老师指导每个学生的目标明确而具体,避免学生感到彷徨和无所适从,他把握住大的战略方向,整个团队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带领学生少走了很多弯路,总的产出也非常好。但确定的方向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每个科研方向都有生命周期,科研外部环境在变化,为了保持科研的敏锐性,团队方向也会不断调整。调整方向的判断标准在于能不能产生真正对社会有益的结果,能不能推动社会前进,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微信图片_20180926091356_meitu_5

在学生们眼中,夏老师获得了很高的评价和认可。夏老师非常关心团队里的学生,熟悉每一个学生的家庭状况、经济状况、性格爱好和科研进展,总能及时发现学生在科研和生活上遇到的问题并给予积极地指导。做科研是一个不断试错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的学生面对困难能不断想办法解决,可以坚持下去;有的经过反复的挫折会恍惚、消沉。对于后者,夏老师会在实验过程中给予更加具体的指导和鼓励,使其重拾信心,从低落中走出来。并在学生们取得的阶段性成果给予支持和指导,告诫其继续努力。

在科研方向、方法和条件等方面,夏老师也给予同学们最坚定的支持,带领同学们在研究领域不断探索。夏老师用心地亲自教学生们做实验,哪怕再忙也要进超净间指导学生的实验工作;逐字逐句、一遍又一遍地修改学生的论文;讨论科学问题时的热情严谨。从理论的设计到工艺的摸索,从实验的分析到论文的撰写,都饱含着夏老师的心血。

夏老师一丝不苟的治学理念,富有激情的科研精神,和善可亲的人格魅力,朴实无华的工作作风都令同学们感到十分敬佩。这些不仅影响着学生们在校的求学时光,还指引着大家日后的工作与生活。